光与色的田园诗
 

  天上掉下的“哑巴”“凤儿”
    
  当画家的生活积累到一定程度时,艺术思维便如“井喷”一样奔涌而出了。

  王立宪最早的油画作品,诞生于上世纪八、九十年代。那时他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河北省农村、尤其是易县的狼牙山一带,《土地》《拾穗》《凤儿》《哑巴》《大花牛》《小羊乖乖》《红果》等,堪称生活给予他的丰厚回馈。

  在《凤儿》画前,王立宪向记者讲述了其创作过程:一天早晨,他到村头遛跶,偶见小树林中走出一个村姑,身穿小花袄,头戴红头巾,左臂挎一只小篮,一缕阳光正好照射到她脸上,非常质朴和富有活力,便以她为模特,创作了这幅《凤儿》。画面以大面积的暗绿色块为背景,烘托出女孩在阳光下微笑的面孔,眼睛中透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憧憬;身后几片飘落的黄叶,则可理解为对时间(深秋)和空间(树林)的艺术概括。

  王立宪画《哑巴》的故事更是耐人寻味。一次,他和一个同行去太行山写生,在县城下车后,徒步去一个名叫大岭后的村落。走在崎岖的山路上,见前方有一老者,臂弯上挎只篮子,里边放着两棵白菜。走着走着,有趣的事情发生了:老人忽然活动筋骨,情不自禁地扭起了秧歌!快进村时,二人上前向老人问路,老人光比划不说话,原来是个哑巴!后来在村里一打听,才知老人年过古稀,孤身一人,无儿无女。人都这样了,心里还有阳光,还有这样乐观精彩的生活状态,令王立宪又感动又受启发:幸福是什么?幸福不一定是儿孙满堂和物质享受,而是一种生活态度、一种主观感受。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活生生的创作素材吗?所以,《哑巴》这幅画他画得特别顺利,也特别满意,始终未舍得转让给收藏家。

  在近年的创作中,王立宪则力图通过绘画语言,深入揭示当代农民的复杂心态。如出现在《烈日》中的几位农民形象,已突破了他以往对农民纯真朴厚的性格刻画,而让他们处于走来走去、东张西望、浮躁闲散、无所适从的生存状态,无疑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思考和观照。


“云之南——王立宪油画作品展”观者如潮
首页  上一页  [1]  [2]  [3]  [4]  [5]  下一页  尾页
 
 
 
中国国家画院 北京画院 上海书画院 江苏省国画院 天津美术学院 山东画院 广东画院 四川省诗书画院 河北画院 云南画院
雅昌艺术网 天津美术馆 天津美术网 天津文学艺术网 北方网 天津日报 今晚报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声明
天津画院版权所有 备案/许可证编号: 津ICP备09008928号
技术支持:北方网 建议使用IE5.5以上浏览器,分辨率1024*768